游学世界 . 环球视野 收藏 | 设置为首页
● 游学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学故事

美国寒假插班游学

所属分类:游学故事 发布时间:2018-10-18

 

今天,乘着国泰公司的航班,和十几名小伙伴们,与沃亚游学踏上了美国游学之旅。

image001.jpg

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们在中午到达大洋的彼岸。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dollar租车咯!

image003.jpg

到达住宿地的时候太累了,此地与北京时差16小时,此时是中午,往前倒推四小时,再黑白颠倒,算来北京正值深夜,真是恍若隔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出关手续,正式踩在美国的土地上,全体人员人困马乏,呵欠连天。可不,在祖国,此时正是酣眠之时!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天,就要插班进美国的学校啦!!!

 

21

伴随着新鲜的空气,一大早碰到路边跟妈妈一起卖cookie的小妹妹,支持勤工捡学买了两盒。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美国的孩子非常独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从很小就开始打工,从很小就有这种经济意识。美国的家长总会要求孩子,你都上初中了,假期该打工了。甚至,对小学生也如是要求。大冷的雪天,天还未亮,小孩子就要从暖被窝里爬起来,去送报纸,而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或是不差钱的什么银行高管。

美国的家长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就出去打工呢?我看到了这样几点原因:

一、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美国爸妈认为:只有出去打工才能真正接触到社会。学校是一个同龄人的群体,而工作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认为,让孩子早日接触到不同的人,学会与他人共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些没有打过工的或者是打过很短时间工的学生与那些坚持工作的学生,无论是在与人交流的能力上,还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家长经常说,这种能力是能在以后培养的,但美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知识是什么时候都能够学习的,但是这种能力只有在小的时候培养,才能够形成一种性格。所以,在美国即使是非常有钱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出去打工,为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

 

二、让孩子养成理财的习惯

美国家长认为,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收入时,他们就会对于钱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不仅能够意识到挣钱的不易,更能学会理财,从而把钱用在刀刃上。

美国的家庭一般不会给孩子支付全额学费,而美国大学的学费对于一般的家庭也是相当高的,尤其是要想上名校或者是外州的学校,费用就更高。一般的美国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家长不可能只供一个孩子上昂贵的大学。所以美国的学生基本上都要靠打工来挣取学费。

在美国,学生存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可是在中国,即使是已经满18岁的成年人,很多人却从未往银行中存过一分钱。

 

三、让孩子忙碌起来

有这样一句话:“最有效率的人是那些最忙碌的人。”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如果一天只有一项任务要完成的话,那么做一项任务的时间就会被拉长到一天;而如果一天有十项任务要做的话,那么做一项任务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效率就必须提高。

美国的学校相对而言要轻松得多,如果不选AP课的话,课程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可以参加许多课外活动,但是还是会有大把的空余时间。

 

四、培养孩子的敬业精神

在美国孩子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和朋友出去则是第二位的。

而中国的同学们,很多人高考结束也想出去打工。但是这些同学们的敬业精神比起美国的孩子们要差上一大截。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开脱自己,而他们的父母竟然会帮着为自己孩子开脱!这种敬业精神,真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吧。

美国与中国相比,为孩子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我们或许不能将美国人的这一套照搬过来,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他们的道理。而将这种道理灌输到对中国孩子的教育中去,才是重要的事情。

 image009.jpg

上午图书馆看书借书,培养阅读英文原版书的兴趣和习惯。

有调查表明: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首先,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读物过于“超前”了。

在中国,适合二至八岁的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籍数量本来就比美国少,而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多是《唐诗三百首》及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大多数书籍的内容超过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孩子难以流畅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阅读量也就小了。

儿童读物应该分为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书籍和专门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两种,也就是分为“精读”的书和“泛读”的书,中国孩子严重缺乏泛读读物。父母给孩子买的课外读物基本都属于精读类。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学课文就是“精读”的方式,课外读物还要“精读”,倒尽了他们的胃口。没有兴趣,阅读量自然就上不去。

分析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精读”读物的原因,在于中国父母比较注重阅读的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读了一本书之后,就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远意义,理解它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和意境,在父母眼里,孩子读完一本书都要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才算没有白读,孩子能把看过的东西背下来最好,如果孩子最终能把读过的东西运用到写作文上,提高作文水平才算达到了阅读的终极目的。

实际上,阅读本身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不是读了几本书或者背了几本书就可以显现出来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孩子小时候,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时还看不出来房子的样子,但是地基打好了,后面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地基打不好,后面盖楼用的砖瓦再漂亮、昂贵都没有用。

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理解消化能力都不强,所以儿童阅读书籍的内容应当简单化、适合孩子口语表达,要多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趣味短文和可供孩子们相互谈论的简单故事,才有利于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父母领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看的书,不要对他们的阅读书目指手画脚,不要以自己的标准为孩子做选择,要知道,他们只有喜欢一本书才会看得进去。

其次,中国孩子阅读量比美国孩子小,还和中国父母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上比美国父母少有关。

美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每天抽时间给孩子读书,直至孩子上学了,依然会保持每晚睡觉前给孩子读书的习惯。而中国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更多的是花时间在教孩子认字上,而不是读书。孩子上学以后,很多中国父母肯花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却不肯花时间陪孩子读书,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孩子不完成作业老师会批评,他自己知道厉害关系,即使家长不陪不督促,他也要完成的,父母如果把功夫下在这儿,孩子有了依赖心,把写作业变成给父母老师写的了,慢慢地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不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精神也难以培养起来。

孩子上学以后,看书的时间骤减,同时电视与电脑游戏也在争夺课后的时间,这一阶段读书习惯最容易被打破。所以在这一时期父母要把功夫花在陪孩子读书上,让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能够保持下去。

中国父母可以向美国父母借鉴,每天在睡觉前抽出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给孩子听,既密切了和孩子的关系,也容易坚持下去。

 

下午去Santa Monica State Beach玩耍。

这里在十号公路的尽头,是洛杉矶最有名的海滩之一。白天到处是比基尼辣妹和海滩裤猛男,在晒日光浴,或慢跑,或骑单车,或打沙滩排球,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真正的阳光加州。入夜后,可以逛逛第三街徒步区。

image011.jpg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阅读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并与美国的儿童阅读做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产生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安德森教授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读物过于“超前”了。

在中国,适合二至八岁的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籍数量本来就比美国少,而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多是《唐诗三百首》及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大多数书籍的内容超过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孩子难以流畅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阅读量也就小了。

儿童读物应该分为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书籍和专门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两种,也就是分为“精读”的书和“泛读”的书,中国孩子严重缺乏泛读读物。父母给孩子买的课外读物基本都属于精读类。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学课文就是“精读”的方式,课外读物还要“精读”,倒尽了他们的胃口。没有兴趣,阅读量自然就上不去。

分析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精读”读物的原因,在于中国父母比较注重阅读的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读了一本书之后,就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远意义,理解它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和意境,在父母眼里,孩子读完一本书都要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才算没有白读,孩子能把看过的东西背下来最好,如果孩子最终能把读过的东西运用到写作文上,提高作文水平才算达到了阅读的终极目的。

实际上,阅读本身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不是读了几本书或者背了几本书就可以显现出来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孩子小时候,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时还看不出来房子的样子,但是地基打好了,后面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地基打不好,后面盖楼用的砖瓦再漂亮、昂贵都没有用。

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理解消化能力都不强,所以儿童阅读书籍的内容应当简单化、适合孩子口语表达,要多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趣味短文和可供孩子们相互谈论的简单故事,才有利于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父母领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看的书,不要对他们的阅读书目指手画脚,不要以自己的标准为孩子做选择,要知道,他们只有喜欢一本书才会看得进去。

 

其次,安德森教授认为中国孩子阅读量比美国孩子小,还和中国父母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上比美国父母少有关。

美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每天抽时间给孩子读书,直至孩子上学了,依然会保持每晚睡觉前给孩子读书的习惯。而中国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更多的是花时间在教孩子认字上,而不是读书。孩子上学以后,很多中国父母肯花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却不肯花时间陪孩子读书,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孩子不完成作业老师会批评,他自己知道厉害关系,即使家长不陪不督促,他也要完成的,父母如果把功夫下在这儿,孩子有了依赖心,把写作业变成给父母老师写的了,慢慢地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不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精神也难以培养起来。

孩子上学以后,看书的时间骤减,同时电视与电脑游戏也在争夺课后的时间,这一阶段读书习惯最容易被打破。所以在这一时期父母要把功夫花在陪孩子读书上,让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能够保持下去。

中国父母可以向美国父母借鉴,每天在睡觉前抽出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给孩子听,既密切了和孩子的关系,也容易坚持下去。